您的位置:首页 > 公告通知
2017年学校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0

2017年学校工作要点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学校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深入实施学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创新强校工程(2016-2018)》和《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等,抓住“一流高职”建设的发展机遇,大力推进“三大一强”学校治理模式建设,战略整合两校区资源,以高水平专业建设为抓手,坚持统筹发展,着力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实现党的建设、院校治理模式、学科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创新、校企合作、资源配置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新发展,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战略目标,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一、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学校党建高地建设。
   
1.深入学习贯彻的十九大精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党委中心组学习为抓手,分层次举办学习研讨班,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做到入脑入心。积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党员,积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做到全面理解和透彻把握,并以之指导、推进学校建设发展。
   
2.加强班子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完善党的领导管理体制,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按照新出台的准则和条例要求,推动党建责任由“软”变“硬”,促进学校党委和二级学院领导班子肩负起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并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落实学校领导班子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其他党员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继续开展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并建立相应问题责任清单,抓好整改落实。
   
3.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党建核心和灵魂,突出抓好思想政治引领,通过课堂教育、舆论引导、文化熏陶、实践养成等途径,形成“跨界融合、线上线下”工作新格局。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进“互联网+矩阵式”思政协同教育,通过“矩阵”聚合、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主体,协调哲学、科学和实践教育内涵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抓好易班平台建设,构建大素质教育体系,把立德树人、素质养成贯穿全程。构建广轻特色校园文化品牌,组织“职说广轻”系列讲座,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4.以省委巡视整改和民主生活会整改为契机,以改促建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省委巡视反馈意见和民主生活会查摆出来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建立台账,逐项落实。同时,注重加强体系化建构,形成人才队伍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绩效考核、监察、督察等规范体系,保障和统筹推进整改和一流建设等各项工作的落实。
   
5.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进一步强化党总支建设,充分发挥党总支及支委的作用。强化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落实,保障二级学院党政协同、高效健康运行。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抓好“三会一课”等制度落实,以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为抓手,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创新、组织生活创新、党员教育创新等,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支部建设和评选活动,继续实施党员志愿服务和暑期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进一步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提升党员发展质量。坚持政治合格为首要标准,加大对学校中青年教师及学术骨干的发展力度,严格执行年度计划,落实党员发展目标。规范发展程序,落实党员发展“三投票五公示一答辩”制度。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稳妥慎重处置不合格党员。严格党员日常管理与监督,做好业余党校等各类党员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积极发掘、树立身边典型,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完善学生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加强党员档案管理,做好毕业生党员和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
   
6.筹备召开学校第三次党代表大会。根据《党章》、《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和要求,精心准备,积极做好党委、纪委换届各项工作。
   
7.做好统战群团等工作。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加大学校统战工作力度,为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建言献策提供更好服务,凝聚学校一流建设最强大的合力。进一步加强团建、工会、离退休干部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在离退休干部中深入开展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等活动。 
   
二、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学校干部队伍建设。
   
8.以体制机制为抓手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执行干部人事工作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部门岗位职责,整合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水平和效能。强化绩效管理,建立常态化绩效考核评价管理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竞争性配置和动态调整机制,加强过程管理与督查,完善各类岗位人员约束和激励机制。改革岗位聘用制度,建立竞争择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岗位聘用机制。探索实施管理岗位职员制、教师离岗创新创业机制。改革职称评审制度,增加评价指标维度,突出教学能力、技术服务与协同创新能力,建立高职特色的评价体系。改革人才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人才引进(选聘)制度,构建高层次人才培养与质量评价体系。创新人才软引进(联合聘用)机制,建立校企、国内外共享共有的多元特色人才队伍。强化部门绩效、人员绩效管理,突出奖励性绩效的激励导向作用。改革绩效管理制度,建立以上率下的问责体系。改革绩效工资制度,强化绩效激励导向作用。
    9.推进“强师工程”,建设专业、敬业的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师发展管理新模式。充分利用“教师发展中心”这个平台,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系。建设以开放共享为导向,与行业、企业、政府共建的“教师工作室”,建立工作室管理机制、准入机制、保障机制及考核退出机制。
   
实施“‘师德诚信银行’计划”、“领军拔尖计划”、“骨干攀登计划”、“‘双师’强基计划”、“专兼职互助计划”、“‘青蓝’计划”等六大计划,全面提升教师梯队整体素质。
   
实施“‘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技术服务与科研团队”、“创新创业导师团队”等三大培育工程,打造校企融合的优秀专业团队。
   
10.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干部管理、考核、评价体制机制建设;探索建立学校后备干部培养、管理机制;开展中层干部分析研判,进一步优化二级学院班子建设。深入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并实施2017年干部培训计划,做好新一届干部全员培训工作。实施中层领导干部提升计划,抓好后备干部培养等,打造适应学校未来发展的干部队伍建设。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筑学校特色的反腐倡廉体系。
   
11.构建广轻特色的党风廉政建设体系。积极探索和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积极构建广轻特色的党风廉政建设平台,实现末端处理向前端治理的转变。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认真做好廉政风险点的动态监控。运用谈话、问责等方式,进行综合整治,严格实行问责“一案双查”,把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
   
12.加强廉政专题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组织开展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把廉洁从政作为专门的教学单元纳入党员干部培训计划。完善约谈室的运行机制,利用约谈室,做好谈话提醒工作,切实把问题“抓早抓小”,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聚焦监督执纪问责。
   
13.严格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进一步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落实,全力支持纪委工作的“三转”,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对党员干部日常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扎实抓好各级民主生活会有关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14.加强政风行风学风建设。巩固深化整治“四风”成果,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加强作风建设,加强执纪监督,盯紧重要节点,密切注意不正之风的新动向、新表现,深入查找隐形变异的“四风”,杜绝公款吃喝、旅游和送礼等顶风违纪问题。严肃整治和查处教育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行风学风建设,贯彻落实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术道德规范,严肃惩治学术不端行为。全面启动校内巡查、督办、监督机制的运行,协同各部门多方联动,对党员干部全方位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和育人环境。
   
15.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加强党廉研究,认真抓好2017年学校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等。积极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和工作成效。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加强党员干部廉洁从教教育,正风肃纪。 

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全面加强学校安全稳定。
   
16.切实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加强学校国家安全和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推进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三进”工作,推进互联网安全教育平台建设。切实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提升校园安全防范水平。完善学校公共卫生事故预防机制,做好学校卫生和传染病预防工作。开展青少年国防教育,加强学生军训和大学生征兵工作指导,完成大学生征兵任务。
   
17.坚决加强抵御防范敌对势力渗透破坏工作,确保校园政治稳定。进一步加强学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密切关注校园网络安全舆情,加强新媒体管理,抢占新的宣传舆论阵地,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标准。进一步完善校园维稳安全形势分析工作机制,预防、化解校园安全隐患。 
   
五、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一流高职建设。
   
18.推进一流高职建设和创新强校工程。按照学校《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任务书》的要求,明确建设任务的责任人、完成时间节点和具体要求,做好时间安排,扎实推进一流高职建设工作,确保一流高职建设任务按时高质完成。按照创新强校工程的具体要求,落实、衔接学校的“十三五”规划、一流高职建设计划和创新强校工作。
   
19.全力推进两校区资源整合。今年是两校区资源整合关键的一年,全校各单位要配合,全力推进整合工作,确保年内大部分资源调整到位,完成同一单位办公、教研、实训等场室相对集中的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推动推进校内实训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实训中心等建设,形成对内合理调配、对外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与绩效评价机制。
   
20.完善二级学院体制机制建设。全面推进二级学院和产业学院建设,落实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地位,探索从人事、财务、实验实训条件、教学管理以及评估等5个方面出台相关制度,激发办学活力,建立起全面规范的二级学院运行与管理体系。
   
21.建立重点建设项目任务台账,推动项目化的管理模式。抓好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和“创新强校工程”、中高职一体化建设、资源整合、高水平专业建设、专业资源库建设等重点工作,逐步采用“日常工作项目化”的管理模式来实施各项工作,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间节点和预期成效,可有效协助部门领导和办事员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党委办公室和校长办公室规划学校重点项目,各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等规划本单位工作项目,形成项目清单,督办科列入督办,全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22.充分发挥“政校行企合作平台”的服务能力。深入建设广东轻工职业教育集团、广东轻工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广东轻工协同育人中心、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南海职业教育政校行企协同创新联盟、酒店职业教育联盟等六个政校行企合作平台,完善基于六个平台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整合广东轻工职业教育集团各成员单位相关资源,积极吸收行业专家进入学术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行业组织。充分发挥校友会在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方面的助推作用,强化校友资源的作用。 
   
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3.完善“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协同育人体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借鉴、引入企业岗位规范,开发人才培养方案。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持续释放技术技能人才红利,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动现代学徒制专业、“三二分段”中高衔接专业、高本衔接专业等的建设。建设共享性自主学习平台。建立完善的协同育人的教学管理办法和质量监控体系。
   
24.以质量提升为导向,深化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推动项目化与数字化相结合课程体系的建设。构建和完善“基础类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技能类课+创新创业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制定创新创业教师发展计划。继续深化公共基础课改革,完善公共基础课试题库。加强精品开放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加大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力度。开展挂牌授课、教考分离及学分制管理等教学管理改革。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及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和心理品德素质教育研练中心,扩大南海“研练中心”规模,创建广州校区“研练中心”。推进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思政课方法改革。
   
25.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主动适应区域产业升级。以服务生活产业为目标,主动适应区域产业升级,对专业体系进行合理规划与科学定位,以应对产业链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建立专业评估、退出、淘汰机制,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
   
26.深化专业内涵建设,着力培育品牌特色专业。对接 “悉尼协议”,在工科专业中开展专业认证试点,推进专业建设与国际接轨。深入开展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重点专业。加大国家级、省级品牌和特色专业的申报及建设力度,遴选并新建一批校级品牌和特色专业,加大对各级品牌和特色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
   
27.扎实推进专业资源库建设工作。做好高分子加工技术专业资源库建设与验收工作。结合“十三五”规划、一流高职院校建设任务,做好学校专业资源库建设工作。
   
28.探索面向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的功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二级学院开展各类继续教育。做好我校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学分银行”制度,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学习型社会服务。 
   
七、强化科研管理,推进社会服务
   
29.创新科研及技术服务机制。加强对科研及技术服务工作的领导。完善技术服务与科研工作激励机制。鼓励科研团队参加重大项目的竞标,力争在重大科研项目攻关方面取得突破。培育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技术研发团队,实施具有高职特色的“寓教于研”计划。针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热点、难点问题,设立一批专项教研教改课题,鼓励支持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积极组织教学科研人员开展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大力开展教师教学竞赛及研讨活动。定期开展教研教改成果遴选表彰活动,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成果推广应用机制。
   
30.建立统一高效的科研及成果转化平台。依托南海职业教育政校行企协同创新联盟、省级工程中心和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广东轻工职业教育集团等创新平台,开展重点项目和成果的培育工作,进一步提升我校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探索引入第三方知识产权评价交易机构,建立技术服务与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与交易平台,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体制,有效引导教师主动提高科研水平,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服务。
   
31.大力推进社会培训服务工作。构建多元化学习平台,探索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逐步建立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育模式并实行学分制考核。大力开拓广东省中职高职师资培训“国培”“省培”项目,打造我校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品牌。建设面向社会终身学习的云端自主学习与管理平台。建立和完善培训管理制度及分配制度,鼓励二级学院积极拓展企业职工培训。依托学校“轻工在线”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终身教育开放式、共享型的继续教育培训服务管理与自主学习平台。为企业提供“送教进企”服务。 

八、坚持模式创新,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

32.优化国际合作战略布局,创新国际合作模式。继续加强与德国、澳大利亚合作,拓展与美国、欧洲国家等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化与港台地区及周边国家的合作交流,探索引进国外办学机构和国际企业在学校开办海外分校或培训中心,研究学校在海外创办分校或培训中心,力争菲律宾分校项目年内落地,不断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33.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国际商务管理、食品营养与检测、财务管理等3个国际合作项目并进行创新提升,形成具有轻院特色的国际合作交流模式。探索引入世界顶尖企业技术、行业职业标准,对接“悉尼协议”等国际先进专业认证标准。努力提高国际人才输出及留学生承接能力,提升国际影响力。探索建立粤港澳台职业教育联盟和建设中澳职业精英、中德数控技术、现代手工艺等国际化人才培训基地,培养国际职业精英。积极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台湾等境外友好院校开展跨境交换生项目。
   
九、其它工作

34.整改工作。积极推进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创新专业评估工作。

35. 中高职一体化工作。按照教育厅要求,结合学校中高职一体化方案,创造条件推进学校与2所中职学校的一体化工作。

36.开展两校区总体规划调整工作。修订两校区总体规划并争取通过修建性规划审批,根据两校区资源整合的工作安排,启动新建或部分改、扩建工程。

37.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工程。启动南海校区西区学生公寓5-8号楼、南海校区综合体育活动中心、第五工业实训楼、厂房式实训基地等建设任务。完成广州校区第2工业实训楼改造为图书馆的建设工作。完成广州校区办公楼改造工程。完成广州、南海两校区供电系统建设规划,开展电容量增容工程和供电系统改造工作。逐步开展学生公寓、教学楼宇安装空调、热水器工作,改善学生公寓宿舍的居住条件。

38.打造绿色智慧校园。夯实信息化基础,建设校园无线网,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及有线无线一体化,不断提升校园网络服务质量,为学习者提供泛在的宽带网络接入环境,实现随时、随地移动式自主学习。加强应用服务建设,深化以“大学生社区服务中心”为实体模型的一站式网上服务大厅建设,完善“多功能文化饭堂”信息化平台,推进后勤信息化进程,启动国家级标准的数字档案室建设,提升档案服务教学及管理的水平。加快教育资源建设,建立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启动“轻工教育开放资源平台-自主学习平台”建设项目,构建面向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开展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满足多学科专业开展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的需要。
   
39.推进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营造“书香校园”,完成广州校区图书馆改造,开展图书馆的无线WIFI覆盖建设,不断完善移动图书馆APP,推进各专业文化特色数据库、师生原创和自由资源库建设,完善内部管理,逐步提高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40.建设“平安校园”六大体系。健全安稳组织领导体系,完善维护稳定工作体系,建立矛盾排查化解体系,优化校园综合防控体系,细化校园宣传教育体系,创新安全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南海校区所有安防视频数据大联网、南海校区学生公寓视频监控全覆盖、南海校区广州校区视频监控全覆盖,整合南海校区监控系统、门禁系统、报警系统、对讲系统等四大系统并接入互联网络。定期开展消防器材维护保养、更新和安全知识宣传等。 
   
41.培育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根据学校的CIS系统,逐步更新标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校园文化建设,培育一批特色校园文化品牌。积极推进与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合作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鼓励和支持校内优秀学生社团的创新发展,打造品牌学生社团。广泛开展弘扬岭南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